校園安全態勢感知大數據平臺
隨著社會經濟及科技的迅速發展,校園已逐步形成一個生態圈,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著種種難點,需要我們對其進行分析研究,從而得到相應的解決方法,推動校園安全工作的順利進行。
校園安全態勢感知大數據平臺圍繞多源時空大數據共享與交換服務,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,在一定區域范圍內警戒可能發生的入侵行為,對發生的報警事件及時捕獲、處理和記錄,對重要的部門進出情況進行自動記錄,對重要區域提供有效的保護等。把真實要素立體化、虛擬化,通過不同專題領域的業務、部件數據的分析和展示,通過構建“一張圖”將逐步實現“人、車、事、物、情”聯網,防范勝于救險,能提高學校安全防范等級、加強校園的縱深防護。有效支撐學校體系的運行監測、精準決策、應急指揮,更好的服務學校生態體系。
一、態勢感知
全流程態勢感知,基于環境、動態、整體地洞悉安全風險的能力,以安全大數據為基礎,從全局視角提升對安全威脅的發現識別、理解分析、響應處置能力,將“數據全面分析”、“AI行為監控分析”、“核心資產安全狀態感知”及“動態人臉布控預警”等功能集為一體,構建校園安全防控體系。
二、數據融合
1.可融合一卡通系統、教務教學系統、校園訪客系統、宿舍管理系統、火災自動報警系統、能耗監測系統、AI行為識別系統、煙霧報警系統等安全系統,實時展示運行數據及告警數據。
2.本系統可連接智能感知物聯設備,如攝像頭、煙感、智能門禁、環境感知、水電氣感知、設備狀態感知、食品檢測等等。
3.異構系統數據融合構建校園數據資產,人員與空間主數據,通過數據采集、數據質量監測,建立數據標準,實現數據共享及服務。
三、安全數據預警
1.從宏觀到微觀,靜態疊加動態,一張圖構建全息校園,GIS校園地理信息系統、概況監控、趨勢分析、異常分類分析。
2.構建AI防御中心,搭建安全模型、安全引擎、聯防聯控、感知行動,統一人臉識別、統一行為分析,事件影響范圍分析、安全事件預測。
四、360°防御
1.事前:對設備狀態、影像、異常監測、身份、行為、活動軌跡識別、消費習慣、健康狀態、學業數據、閱讀數據等進行檢測、識別、追蹤。
2..事中:針對事件級別、類型、地點、事件關聯設備及系統分析、事件發生軌跡分析、事件智能派單、應急預案與指揮調度進行響應、評估、指揮、調度。
3.事后:對事件原因分析、事件總結歸檔、知識庫管理進行分析、回溯、總結,實現防御能力前移,從安全監測到事件上報到智能評估到事件處置到數據回溯,各類風險事件實時監測、智能預判與聯動分析、事件全流程閉環處理。
五、數據可視化
場景化按需設定,關注范圍和數據可視化,可實現考勤數據可視化、環境安全數據可視化、行為安全數據可視化、教學質量評估數據可視化、用電安全數據可視化、消防安全數據可視化、設施設備安全數據課時、應急預案數據可視化...
六、擴展能力
具有標準數據接口,平臺可對接第三方系統,數據融合,完善校園安全態勢防控體系涵蓋范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