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教育大數據生態體系的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研究
一、引言
智慧校園代表的是高校信息化發展的高級形態,它融合了虛擬化、云計算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數據挖掘、知識管理與知識發現等新興技術,智慧校園代表的是以無感知服務為中心的發展理念,是數字化校園階段以管理信息化向服務信息化的升華。智慧校園以更為科學化、精細化、維度化的建設模式,全面感知校園的物理環境,以提供知識化的服務需求、科學化的數據管理、智能化的決策分析為導向,實現校內外各類人、物、業務、流程的深度智能融合。其中,教育大數據作為智慧校園建設的載體之一,為驅動智慧校園的發展,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。大數據能夠影響高等教育實踐活動,以多元維度數據為基礎,感知和分析教育活動中人員的所有行為,以提供有效的數據流轉優化業務流程為依據,為實現科學化的戰略決策,使復雜化、非結構化數據轉化為可以操作的信息提供保障。

二、高校智慧校園
發展中的痛點現狀分析
-
(一)教學方面
教與學是高校生存的生命線,老師和學生作為高校里重要的兩類載體,幾乎串聯起高校所有的活動,教學過程中發展累積的結果化數據是教育大數據的重要來源之一。諸如課堂學習、測評互動、網上教學等一系列活動過程,構筑起教學活動的數據集。教學活動中的過程化數據貫穿了從數據產生、輸出、信息展示,到知識決策整個過程。課程與實際應用脫節,理論與動手實踐分離,教師所期望的和學生所需要的相差甚遠,都是高校教學發展中的痛點。傳統的以“教師為中心”的教學方式,已無法滿足學生所想和學生所需。
-
(二)管理服務方面
當前,我國眾多高校仍無法脫離“行政化”的管理方式。盡管各級部門不斷優化業務流程、梳理服務目錄、改進工作方式,但鑒于業務流形成閉環,數據孤島林立,高校內部跨部門業務數據缺乏有效的共享與交互,仍無法解決行政事務管理流程繁瑣、跨部門業務辦理困難且效率低下的問題。
-
(三)綜合決策方面
綜合決策涉及的對象是高校的領導者和管理者,“火車開得快,全靠車頭帶”準確的反映了決策的重要性。綜合決策需要深入掌握基礎數據、準備把握發展不足、敏感抓牢政策動態,但鑒于高?;A數據不全、數據孤島林立、數據質量低下、數據服務體系缺失,使得高校開展科學化、智能化的綜合決策舉步維艱,另加上領導者和管理者自身管理方法、管理水平和管理視野的差異,都嚴重的影響了綜合決策工作的開展。
三、智慧校園背景下
教育大數據(生態)的特點及研究意義
隨著“互聯網+”技術的不斷革新,大數據應用服務在物聯網及公共服務等領域遍地開花,產生出較好的社會效應和巨大的社會影響。近些年,基于大數據的研究快速延伸到象牙塔,對高校智慧校園的建設與發展提出了更深層次的要求。伴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,高等院校由數字化校園向智慧校園演進已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。當前,全國眾多高校正如火如荼開展“移動互聯網”“大數據 + 教學/科研/管理/服務”“云計算”“軟件定義網絡(SDN) + 網絡功能虛擬化(NFV)/網絡定義安全(SDS)”“虛擬化應用服務”等新興技術的研究與應用,旨在為師生、行政管理人員提供合理化地管理、精細化地服務、智能化地應用及科學化的決策。在持續化的信息化建設與應用中,高校已累積了豐富的教學、科研、管理、服務等方面的“小數據”,小數據集為教育大數據的深層次研究提供了夯實的多維度數據基礎。同時,傳統流程化的業務模式沉淀出大量的結果化數據,加上過程化的機器日志數據,逐步衍化為價值巨大的優質數據資產。智慧校園的核心任務是實現教育大數據的反哺,使得高校由“以事物為核心驅動應用(封閉式的命題)”逐步向“以數據為核心驅動應用(開放式的命題)”轉變,讓教育大數據成為創新精準服務的基石。

(一)高校教育大數據特征分析
-
1.數據源的多樣化:數據源自學校各級機構,重點圍繞師生、橫跨教學科研、管理服務,所有的業務流程能夠產生豐富的過程化數據,最終轉化為結果化數據。過程化數據逐漸被用戶重視,成為感知用戶個性化的重要數據源。
-
2.數據異構維度高:教育數據體量一般,但異構性強、跨度大、維度高、含義豐富。維度數據源多,數據能夠更加準確的定義個性化服務,極大的提升用戶的無感知體驗。
-
3.數據類型多樣化:除結構化數據外,半結構化、非結構化數據規模龐大。教育大數據由結構化數據為主導逐漸向半結構化數據、非結構化數據為主導進行轉變。
-
4.數據整體價值高:單一的“小數據”意義甚小,但整體數據可描繪全局。小數據作為大數據的支撐,能夠產生個體性的過程化小數據,從而構建全局性的維度化大數據。
(二)教育大數據的核心作用及研究意義
中國高校信息化發展歷程普遍經歷了“底層設計”“基礎建設”“應用推廣”及“服務提升”的四元化階段。教育信息化的實施亦是不斷促進信息化全方位輔助高校教學水平、科研模式、管理手段、服務精度及決策能力的全方位提升。當前,教育大數據的應用水平和應用程度是標志高校向“創新發展型”“世界一流化”大學邁進的重要指標。開展對教育大數據的深度研究與思考,從本質上是為了實現全面的解放與提升,讓智慧化的成果受惠于高校的主體對象。
(三)教育大數據生態體系建設目標
教育大數據生態體系的建設目標旨在實現“構建教育大數據的各個組件標準規范”“參與教育大數據的各個部門密切配合”“進入教育大數據的各個環節良性循環”“服務教育大數據的各個對象全面入微”。高校緊密圍繞自身的發展需求,不斷促進智慧校園創新應用,最大限度的挖掘數據價值,進而提升高校治理能力、推進高校治理體系的現代化發展。盡管高校教育大數據生態體系源于應用、管理、服務,但應在應用、管理和服務之上,是智能化、科學化、統籌化智慧校園的集中性體現,為高校全方位“精準管理、科學決策、綜合評估”提供保障。
摘抄自《中國電化教育》 總第377期
聲明:本文系轉載,僅作學習分享,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。如果分享內容在版權上存在爭議,請與我們聯系,我們會及時處理。
